最近的台剧还是蛮让人期待的,《天黑请闭眼啊》什么《荼蘼》这样的电视剧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脑残了,剧集虽然不长,但是细节的描述,故事情节各个方面都是十分十分有特色的,所以很多人最近在说,台剧在拯救电视剧市场,今天就依照《荼蘼》来谈谈这个话题吧!
如果工作和男友只能选一个
你会怎么办?
二刷《荼蘼》,这部六集的电视剧,六七个小时却演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人说,它是今年台剧重回市场的一匹黑马。
的确,它描写的是每一个年轻人或多或少的生活现状:初入职场,升职加薪,找到男友,和男友一起上下班,周末约会,这样的日子有稳稳的幸福,可又想人生要那么点不同。
不同于以往被冠以“脑残”标签的台剧,《荼蘼》深刻到让人感慨,叹息。又如12年大热的《我可能不会爱你》般细腻,深情。每一个场景,主角内心的涟漪都在极致的表情渲染下让人感同身受。
如果说现代人抱怨电视电影粗制滥造,老套狗血屡见不鲜,倒不如说,真正能打人心的作品太少。近年来,“梦想”、“情怀”,甚至“文艺青年”都被人消费过度,而现在,能有一部把生活揉碎了再捧出来让你看的电视剧,是多么有诚意。
说说片名,非常赞。
“荼蘼”一语双关,原意指花开到最灿烂的时候,此时也接近衰败,但并不是终结和落幕。
人生也如此,一件事情的终结必是另一件的开端。荼蘼取“Two me”谐音,两个“我”,即两种人生。
郑如薇(女主),平凡到随时淹没在人群里的女孩。剧里,同一时间体会着两种迥然相异的人生:
选择工作去上海的叫方案A(plan A),选择男友留在台湾的叫方案B(plan B)
这是编剧最赞的地方,让原本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在不同空间相互不排斥地进行。
如薇,渴望着“人生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而有彦(男友)则期待平凡、稳定,有人一起吃晚餐,过小日子。其实两个人纵然很相爱,照顾彼此,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还是深埋在爱情表象里的“地雷”,有些东西,只是时日未够,才闷声不响。
如薇羡慕着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人生开了挂一样精彩,有彦却撇嘴,说那样有什么好,平凡温暖才更重要。
两个人想的没有好坏,都只是各自的选择。
这样的心情,谁又能说没有过呢。
剧中,每一处细微场景里,都足见编剧用心。不管是如薇内心独白,有彦的眼神,还是分镜头剪辑,配乐,都让每一个成长或成熟的女孩都看得心有所动,仿佛就是如今的自己。
而说起剧中人物形象,不得不说的就是张姐。这个比如薇有十年工作经验的成熟女人,几乎承包了第一集所有的金句担当。
对生活,她说:牺牲未必是一种成全
对工作,她说:女人最重要的是替自己找到定位
说回剧情。
这部剧到底讲了什么?——选择自我,还是男友
留在家乡和男友一起安定、平稳生活,还是去大城市找到价值和存在感,获得更多成长。
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年轻人面前不得不跨越的槛。
或许人生就是如此,本可以和女友一起去更好的地方发展的有彦,却因为父亲突遇车祸不得不留在台湾照顾二老,而如薇纠结了,是离开还是留下。
我承认如薇真的很爱有彦。不期待他能给她多少钱,只希望他能和她好好在一起。
就像三毛说的,如果不是你,我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不嫁,是你,没有钱,给我很多很多爱就好,没有爱,有健康也是好的。
这里的编剧给了我们另一种方式去一探究竟,就有了方案A和方案B的产生。
方案A里,如薇选择了自我,她来到了上海,虽然与男友每天视频通话,透过视频一起吃晚餐,却少了那种感觉,两人之间的距离若影若现的存在。
她工作异常忙碌,时常加班,一个人踩着高跟在大城市打拼,身边没有任何人。有次加班,发烧感冒连个开门开灯的人都没有,看到这里,我哭了。
很真实,甚至想到了自己,也是这般生病了自己下楼买药,而那时如薇内心呼喊着:汤有彦,我多希望你在我身旁,你什么时候来看看我。
有过异地恋经历的孩子真的感同身受,爱一个人却不能在她需要的时候来身边照顾,是多么难受的事。
而另一方面,有彦的父亲病情持续不乐观,他不得不加班再兼职,每天拼了命赚钱,昂贵的医药费让他一点也不能松懈。他对如薇勉强的笑,却心力交瘁。
有时候我会想爱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两个相爱的人渐行渐远。
如薇渐渐适应工作,她从不把自己的困难告诉有彦,可有彦越发觉得艰难。在如薇去上海这事上,他一直不太理解,以至于后来他去找如薇,告诉她,我们没法继续了。如薇哭着求他不要离开,为什么不能坚持,他的眼神充满愤懑:郑如薇,一直都是你,你想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我想起薛凯琪在《分手说爱你》里的一句话:我爱你,但我更爱这个世界。
我是爱你,但我更想自私一点对自己好。
当有彦说着如薇自私,不能为他们的感情做出努力,埋怨她的离开,可是这样的有彦难道就无私吗?因为爱情,却要让对方失去更多发展的机会,这样就不自私了吗。
《爱乐之城》里的米娅和小塞因为各自的理想和追求发生差异,小塞祝福鼓励米娅:去找你想要的。
这是多么截然不同的做法。
高质量的爱情难道不该是双方都努力,都给对方信任和鼓励,如果实在缘分已尽,就互相拥抱转身再见。
还是爱你,但已经不能和你在一起。
但现实是,爱情真的很难。
脆弱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上司,一个有故事的成熟男人。
如果说男友是让你学会爱,那男人就会让你成长。
他安慰如薇,教会如薇如何处理公事、私事和感情,如同张姐般句句成为金句。
挑男人:要培养自己的的眼光,不要太小看自己
谈生意:投资,股票要往长远路子走,但发现不对劲要立刻抛弃
谈人生:名牌、爱情都不是拥有,野心才是
甚至拥有恋爱理论:过期爱情不要挽回
满满都是道理。
而说到方案B,留在台湾的如薇顺利和有彦结婚生子,共同照顾公婆,在柴米油盐里体会生活的艰辛。
有彦的担子无比沉重。
他甚至牺牲睡眠时间来工作,而合作的公司似乎也是老大坑,他那么努力却得不到认可。
如薇变成黄脸婆,这样的环境使她成为孕妇也不能娇气。不仅要跟婆婆相处,还有个任性不懂事的小姑子,婆婆的女儿,与老公离婚,回家抑郁整天想自杀,记得最深的一幕,那天,如薇的羊水破了,而就在这节骨眼上,小姑子却闹情绪地割腕自杀。婆婆呼喊着有彦赶紧背人去医院,却把同样危险的如薇抛在一边。
那一刻,心如刀绞,作为一个女人竟有了无法言说的痛。
最后好在如薇送医及时才脱离危险。
可是如薇心如死灰,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甚至舍弃了人生来成全他们的爱情。
真的,付出不一定获得回报。她在那一刻终于明白数年前还是个职场小年轻时张姐说过的话:
如果这就是婚姻和爱情,我宁愿再自私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而另一边方案A也不尽如人意。
原以为会爱上他的经理却在卷款逃跑后给如薇留下50万消失了踪迹。
当作爱过的证明。
后来如薇遇到了男孩,支持他实现了梦想,她真的如经理所言:你是有老板娘格局的人。当了餐厅老板。
此时的如薇事业有成,蒸蒸日上,似乎活成了她想要的模样。
而方案B的如薇,产下孩子,辛苦养育,丈夫的事业迟迟不见起色,直到后来如薇为实现有彦开工作室的梦想,放弃买房。
方案B的如薇为了家庭和丈夫牺牲很多,日渐憔悴,而另一边的方案A却越活越有女人味,不管是格局还是财力都一路上升。
只是唯独爱情不够圆满。
有了钱却没有了爱。
我突然就明白了那种走在街头,一身行头,却孑然一身的失落感。
车灯闪过的时候,是我们期待又彷徨的眼神。
如果事业和爱情只能选择一个,你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问里昂:人生是否总是艰难,还是只有幼年时期如此。
里昂说:永远如此,I'll always
是,人生的苦难和抉择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可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怎样的选择,而是明白自己要什么,为所有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做出承担的勇气。
问问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平淡幸福却没有太多自己想法的人生,还是辛苦艰涩累了没人照顾只能自己咬牙扛住的苦难岁月?
有所选择必有所承受。
如果想要,就要付出代价。在这样的选择中学会成长。
而成长注定着坎坷,不管是方案A的情路坎坷,还是方案B的婚姻生活如履薄冰,都是一种磨练。
所以到头来,方案A和B都没有输,无所谓输赢对错,这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
我想这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一定要为选择负责,为你想要的人生努力。
选择A就要在事业上做到自己想要的模样过上想要的生活,选择B就要在婚姻里成为他的依靠维护你们的爱情和家庭。
哪一种,都不容易,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
从一个女孩变成女人到底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心胸宽广,看透世间?
从一个女人变成妈妈又要经历多少辛酸苦楚熬过多少不眠的夜才能换来一个家庭的温柔?
即使如今男女平等,世间对女人的要求还是太过苛责。
如果一个女人事业有成有钱有颜可没有老公没结婚。她的成功就不为人歌颂赞扬,而一个女人就算没有事业长得一般却有个老公能把家庭照顾好就好像成为了人生赢家。
“女人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关键是找个好老公!”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都很想说:没有干得好,怎么嫁的好?
所以一个努力要过上自己生活的女孩有错吗?没有,这就是我的选择,因为想要的还很多,世界还那么大怎么能不经历风雨就一辈子缩在象牙塔不出来了?
如果你问我,会怎样选择,现在的我只想要事业,想要做更多希望之事,至于爱情,那是缘分,是老天爷赐给我的礼品,有也好,没有时候未到,我一个人买的起包也买得起面包。
真的,你给我爱情就好。
很喜欢《荼蘼》的插曲—《年轮说》和《相爱的方法》
最后送给每一个心底有爱相信爱情的宝宝:想要什么,都努力去争取,人生如此,爱情亦是这样,要让属于你的幸福牢牢地稳步走向你。
这条路,漫长艰涩,但总有希望的曙光,在不远的未来和你相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样就够了。
皮埃斯:喜欢这部剧,也看了两遍,我敢说这真是近两年来台剧的最高水平。真心推荐每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有机会看一下,如果你也面对着这样相似的问题,或许现在已经有了答案,还是那句话,人生没有多好多坏,只有自己的努力去过想要的生活,所以加油,我是你喵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