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法证先锋4剧情介绍为何评分暴跌 港剧大时代如今改如何翻身

女性健康网(www.360amy.com) 收集整理 |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

  近日备受期待的《法证先锋4》播出了,但播出效果却不尽人意,尽管首播收视尚可,但经典续集带来的热度却阻挡不了口碑的下降。看完法证先锋4剧情介绍大家也就知道为什么播出以来槽点不断,叙事节奏、案件发展、人物的职业感和逻辑推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观众的诟病,目前豆瓣评分仅5.4分,与前三部的口碑形成断层式的差距。这让不少喜爱港剧的观众非常失望,连港剧经典《法证先锋》都不行了,港剧真的走到末路了吗?

  一、内地、台湾佳作频出,港剧式微?

  近年来,港剧肉眼可见地在走下坡路,除了《溏心风暴3》、《使徒行者2》、《深宫计2》这几部经典港剧的续集小范围火起来了以外,其他的港剧在市场上甚至难有姓名。从以前“人人都看TVB” ,到如今港剧几乎已经没有出现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火遍两岸三地的大爆作品,整体的口碑也呈下降趋势。港剧整体的发展呈现这样一个现象:除了经典港剧作品续集的名头带来的粉丝以外,大部分作品在自身内容上鲜少看到成为爆款的潜力。港剧的式微显而易见,究其原因,或许有三。

  一是影视圈优秀人才的缺失。演员方面,TVB的低薪酬和内地片酬的诱惑,使得大量实力演员离巢北上,自2013年无线艺员训练班停办后,TVB演员进入青黄不接的状态,演员的重复性极高,甚至出现一个演员从到演到晚的情况。面对此情况,TVB的做法是强行尬捧新晋港姐,长得一般,演技尴尬,却经常担任重要角色,一时间备受吐槽。

  按理来说,老演员退任新演员补上是影视圈正常的演员更迭生态链,但由于储备新人演员的不足,以及TVB高层内部派系斗争各方力捧自家新人,致使港剧圈演员失去了正常的新陈代谢,老牌演员离巢后TVB发展非常艰难。此外,香港整体的环境对编剧、制片人、监制等其他影视圈人才也不友好。TVB的创作部架构等级森严,从监制、助理监制、创作经理、创作主任、编审、各级编剧到初级撰稿员分工明确精细,仿佛流水线般作业,创作自由度很低,且大部分按月领取薪酬,收入难以激发更大的创作激情。

  二是港剧的发展缺少竞争。就像肯德基不会想吞并麦当劳,可口可乐不会想打倒百事可乐,良好的竞争环境通常可以带来多赢的局面,更能推动整个市场不断蓬勃发展。

  但说到港剧,只能以TVB为代表,鲜有能与之抗争的对手。亚视倒台后,王维基所有的香港电视网络(HKTV)曾挖角众多TVB演职人员,并拍摄了六部高质量剧集,有希望与TVB一战,只可惜HKTV在向政府申请免费电视牌照时被驳回,无法以电视台形式播放剧集,因而失去了与TVB竞争的机会。

  当下,香港有电视牌照的公司只有TVB、Candor奇妙电视有限公司以及2016年成立的Viu TV,但后两者一个体量极小一个过于年轻,对TVB来说影响甚微。事实上,TVB发展最辉煌的日子是它与亚视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上海滩》、83版《射雕英雄传》等经典作品都是那时播出的,“无线五虎”也是在那段时间打响了名号。然而如今的TVB一家独大,在无竞争的情况下发展也陷入停滞。

  同时,网络平台播放在香港并不盛行,很长一段时间港剧基本处于TVB拍什么电视就播什么的状态,影视作品的受众更是主要局限在香港这一亩三分地。并且由于相关政策原因以及版权问题,港剧在内地并无固定播出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受众流失的情况。垄断性的市场环境和争斗不停的内部纷争阻碍了港剧的进步,TVB的发展江河日下。

  三是内地和台湾影视作品的反超。港剧在自我封闭中止步不前,但内地和台湾的影视市场却早已大变天,爆款影视作品频出。前段时间的走红出圈的“豆瓣九分神剧”台剧《想见你》昭示着台剧正式复兴。

  内地更是一年能产出好几部口碑热度俱佳的爆款作品,发展缓慢的港剧很明显掉队了,一些内地剧长期霸占香港电视台的黄金档,比如TVB2018年度收视冠军剧居然被《延禧攻略》给拿下了,去年热播的《庆余年》也于今年3月2号在香港电视台播出。在台剧复兴、内地影视持续发力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到,夹缝中生存的港剧未来的发展只会更加艰难。

  二、港剧的出路在哪里?

  承载着80.90后情怀的港剧,如今的衰败令人叹惋。但实际上,台剧也曾经历这样的困难时期,如果及时改变发展策略,或许还能在未来的影视剧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舆情官建议,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与国内外视频平台深度合作。

  喜欢看港剧的观众会发现,大部分港剧的拍摄主要是棚内为主,资金的缺乏使得港剧整体的质感及服化道已经远远跟不上当下影视市场的平均水平,封闭保守的观念也使得港剧整体的风格和当下影视流行脱节。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港剧曾经通过与国内外视频平台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推出过“新港剧”的概念。然而这类新港剧,名义上是合拍,但实际上内地只是提供资金和部分宣传,本质上还是内地向香港购进港剧。以与腾讯视频合拍的《深宫计》为例,虽然资金问题被改善,但由于拍摄依旧是港方主导,致使早已被内地淘汰的色彩度与强烈的影楼风一经播出便吐嘈声不断。

  可以看出,以往的合拍片还停留在“换汤不换药”的水平。反之,台剧《想见你》则是美国FOX与台湾三凤制作合作,各自投资50%合作拍摄,三凤在剧本打磨方面出力,FOX提供技术支持,深度合作之下才产出佳作。

  因此舆情官建议,港剧在引进内地资本的同时,更应在制作和技术层面更新观念,融入内地的流行元素,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创作”而并非简单的“注资”的模式来合作,整个后期制作阶段及送审阶段都保持密切联系,才是新港剧更优的打开方式。比如在拍摄过程中,作品的质感、风格都可以向内地审美靠拢,充分吸取各平台特色,取长补短。

  同时,在播出和宣传方面也可以尝试适应内地的趋势。比如化自产自销为制播分离,在与内地合拍出新作品制作完成后,可与专门的宣发公司合作营销,形成体系化的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受众。

  2、多管齐下,缓解演员压力,形成良性演员生态。

  优秀演员的缺失是港剧日渐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TVB强捧港姐降低了观众的好感。TVB似乎特别喜欢一招鲜吃遍天,当年招回关菊英、李司棋等人拍的《溏心风暴》收视率口碑双丰收,这么多年来就一味邀请老演员归巢。效果并不乐观,此前杨千嬅、惠英红、张卫健、龚慈恩、吴岱融、杨千嬅等都回巢拍剧但反响一般。一大堆老艺人在荧幕上扎堆,不是和现在死气沉沉的香港电视圈相呼应么?

  解决演员缺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开拓优质年轻演员资源,储备年轻演艺人才,形成良性的演员发展生态才是港剧复兴的前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重开演员培训班,为新人提供系统表演培训,培养优质演员人才。以台剧为例,2014年台视联合导演王小棣共同创办了Q Place表演教室和植剧场,旨在培养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人才,《想见你》的男主许光汉以及导演黄天仁都曾是该培训班中的一员。

  二是与内地影视公司合作,引进优秀的内地演员。在影视寒冬的当下,内地影视作品的播出风险较大,不少艺人也面临无剧可拍的困境,但港剧的播出相对内地限制却更为宽松。可以“交换资源”方式把内地优秀的科班演员引进来,同时让力推的新人上内地拍戏,既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地演员的困境,也转嫁了部分人员成本,同时让港剧出现一些新鲜面孔,一举多得。而且港剧引进内地演员早有先例,张延、何美钿等人就曾有过很惊艳的表演。

  三是通过综艺有潜力的新人,并助力他们占据主流。比如可以开展相关演员选秀类节目,选拔潜力新人演员,同时通过节目来打响知名度,可以邀请优秀的老牌演员作为嘉宾或者导师指导新人。以内地为例,《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范本。简言之,演员的问题应当从当下和长远两个角度发力,以演员引进、回归的方式缓解当下的压力,并同步开始大力培养新人,储备演员资源。

  3、与时俱进,强化题材和剧本内容。

  在资金和演员都能够尽可能改善的情况下,港剧转型的一大重点问题在于题材和内容不够新。因此,港剧的发展需转变心态,走出安全区,不再以经典的港剧续集吃老本,也切忌在固守在曾经擅长的部分题材内,而是要发掘更多新内容。

  以台剧为例,近两年台剧题材饱含大量的话题性较强、社会意义深刻的题材,且注重剧情内容的严密性和逻辑的完整性,较为符合当下观众的追剧趋势与要求,这才备受欢迎。而台剧之所以能从之前的“玛丽苏偶像剧”成功转型,与其影视市场中对于剧本的重视和对创作人员的尊重分不开,这一点港剧也可以借鉴。

  从剧本层面来说,不执着于拍续集,而是发掘新内容。比如可以从香港优秀作家的作品入手,购买一些经典小说并融入当下的时代特色,改编成影视剧。TVB一直执着于购买男性香港作家的作品,比如金庸、倪匡的小说。但是香港女作家们,诸如亦舒、李碧华、张小娴、梁凤仪等等就通常被选择性忽略。其实她们有许多优秀作品可以改编,内地把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搬上电视,便是很成功的范例。

  同时也可以借鉴内地改编IP的做法, 寻找香港本土的热门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热门作品的粉丝基础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剧集带来热度。从整个行业来说,香港的编剧整体都处于一个安全区中,难以产出新内容,不妨成立一个属于编剧的创作讨论组织,并定期与国内外的优秀影视行业人才进行交流或者直接引进优秀编剧共同创作,开拓思路。

  与此同时,编剧的地位以及薪酬也应相应提高,激发创作欲望,并保证其创作的空间。TVB的编剧依附于电视台,以领月薪为工资制度,定量获取报酬,相反,《想见你》的制作公司三凤制作的理念则大有不同,公司始终将编剧视为核心资产,剧本的打磨往往会耗费许多时间,成型后才会投诉拍摄,整个拍摄过程中编剧也拥有较大的剧本主导权,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奇思妙想。

  同时,在剧集长度、集数方面港剧也可以与时俱进,配合当下年轻人的追剧习惯。港剧大多在20集,较长的剧集也不过36集,而当下年轻人对于热门剧集的讨论热情很高,基于剧集的网络周边再创作非常常见,追剧战线也相应被拉长。港剧可以适应这种追剧习惯,适当拉长剧集内容,放缓节奏留出网络发酵空间,比如长达70集的《延禧攻略》不仅没有让观众产生倦怠,反而开启了近2个月的追剧热潮。过度保守是港剧发展停滞不前的关键原因之一,但港剧的问题不在于某个单一的作品,而在于整个行业的创作环境,在观众对剧本和逻辑要求越来越严格、追剧方式越来越丰富的现在,唯有彻底改革、推陈出新,一步步改善行业大环境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不断进步的才不会被淘汰。《法证先锋4》不成功再次给了频繁”吃老本“的港剧重重一击,也说明了唯有“思变创新”才能救港剧。舆情官真心希望,承载着80.90后情怀的港剧,此后也能如台剧一般改头换面、绝地重生。

    猜你喜欢

    标签

    娱乐八卦 健康常识 明星 女性孕育 健康食谱 心理情感 饮食常识 生理健康 女性保健 健康百科 情感 电视剧 怀孕症状 怀孕准备 育儿 电影 女性健康 妇科常识 妇科炎症 两性生活 综艺 影视资讯 子宫疾病 明星资讯 一夜情 偷情 出轨 减肥 饥渴 综艺资讯 男人 女人 明星动态 女生 马苏 食谱 男生 猎场 李小璐 关晓彤 鹿晗 蒙面唱将 花语 薛之谦 pgone 王思聪 贾乃亮 乳腺炎 缩阴 琅琊榜2 海上牧云记 周杰伦 寂寞 胡歌 黄毅清 育儿知识 备孕怀孕 范冰冰 乳腺增生 金钟铉 独步天下 陈翔 杨幂 喜欢 老公 赵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