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指当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自阴道流出。一般为28天-30天行经一次,失血50ml左右,持续3天-7天。有规律的是生育的必要条件,说明生殖系统功能正常,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但是,除了正常月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月经。
随着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食品、环境质量的下降,体力劳动的减少,以及蛋白质、脂肪等的超标摄入,还有女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度不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性月经的正常规律。
1、初潮
人类的生殖系统,出生后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是,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2、痛经
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年-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天-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体格检查和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采用口服止痛药、避孕药治疗,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3、绝经
女性经历了生育力旺盛的青壮年时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自然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到一定限度,子宫内膜即不再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也就没有了月经。最后一次月经称为绝经。
绝经前往往有一个过渡时期,此时月经不规则,并伴有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如头痛、低烧、眼睑水肿、乳房胀痛、腰酸背痛、口渴、口腔黏膜溃疡,情绪不稳,称为“经前期综合征”。除了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进行治疗,也可试用麦斛地黄汤。